|
|
在采訪過程中,谷博士坦言,他們提出開設企業接班人培訓班的設想時,也遭遇了不少壓力。社會上對“富二代”培訓班的質疑很多,有質疑開這種班是否有必要?也有質疑培訓是否能達到效果?更有人質疑是不是想乘機撈一筆? 前不久,政府出資培訓“富二代”的消息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,為何要在這“風口浪尖”上依然開班?谷博士說,改革開放30多年,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迅猛。到如今,第一代企業家紛紛進入退休交班年齡,民營企業傳承問題浮出水面。 “一位老總曾親口對我們說,自己公司做得很大,但孩子不爭氣,如果誰能把他孩子教育好,順利完成交班,他愿意拿出自己一半的財產拱手相送。 ”老總的這番話讓谷博士團隊堅定了做下去的決心。“做這個項目,我們都帶有一種使命感,外界有人認為辦這種培訓是為了‘撈一筆’,說句實話,從目前財務核算來看,由于聘請了各領域的一流專家和師資,成本非常高,這個項目的初衷不是為了盈利。 ” 谷博士說,民營企業若解決不好接班問題,大量的就業崗位都可能受影響。 培訓真能練就未來CEO 回應:不要指望靠培訓一步登天 對于外界質疑“富二代”培訓班是否能達到效果?谷博士的回答很坦率,“單純僅靠這種培訓是不可能培養出符合要求的接班人,培訓僅僅是接班人培養計劃中的一部分。 ”谷博士說,一個真正的“接班人計劃”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,如假期到父親的企業打短工,從最底層、最艱苦的工作做起,而不是妄想一步登天。 “別以為送孩子去讀一個班,就指望他能在未來商戰中呼風喚雨,接班是一個逐步訓導的過程,但培訓也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 ”谷博士說,最重要的還是在企業中的實戰,沒有實戰,再多的培訓也只是“紙上談兵”。 在谷來豐看來,對于企業接班人進行培訓不僅有必要,而且這個培訓還必須由名牌大學去做。他認為,名牌大學有豐富的教育資源,能調動外部資源,整合各領域出色的教授資源,有實力采購國外的一流課程,為培訓的質量提供有力保障。 在采訪結束時,谷博士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。 “其實,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的培訓機構,而是高檔娛樂場所、私人會所、游艇俱樂部等,如果能把富家子弟們從這些場所中爭取過來,我們也算是有點功績了! ” 調查 半數“富二代”樂于創業 近期,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與 “接力中國”青年精英協會合作開展 “富二代”專題調研。調研中,大多數調研對象都對 “富二代”一詞比較敏感,希望被稱作 “企業家二代”、 “民企二代”。他們認為,“富二代”一詞偏負面,是輿論炒作的詞語,是對這個群體的誤讀,他們呼吁媒體、公眾能夠更正這一稱呼。 “富二代”群體的特點:大多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;認同父輩的成功之路,但與父輩的理念存在明顯差異。在工作狀態方面,半數以上受訪者樂于自主創業。在創業資金的來源方面, 63%來自朋友間的借貸, 18%來自銀行貸款, 14%來自父母投資, 5%來自自己積蓄。他們創業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“經驗閱歷不足” (55%)。 調查還顯示,他們的收入與消費水平較高,每個月的消費中比例最大的是工作應酬。 提醒 警惕攀比致無序競爭 家長花這些錢送孩子出國留學,還是選讀“富二代”培訓班,大可從容對待。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,家長需要考慮的是,如此高價的課程含金量到底是多少。熊丙奇認為,民營企業的下一代是個特殊群體,他們在人群中比例雖然小,但市場有需求。實際上,目前國內對個性培訓服務的需求很大,這種需求往往是系統的大學教育沒法滿足的,應由民間培訓機構、社區學校等做補充。不管培訓班針對的是民企接班人,還是農民工子女,培訓的內容都要對提高國民素質有益,對社會整體有益。 但不少專家也提醒,各類培訓機構大打高價牌,如今“天價”培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背后的真正價值鏈是培訓市場的寬松可以帶來暴利,但過于進行價格攀比,甚至以高價作噱頭,反而會引發教育市場的無序競爭,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,以防過多的商業行為。 “富二代”培訓課花樣迭出 “少帥班”畢業乏人承父業 “富孩子”和“富爸爸”之間如何實現順利交接,這個問題令不少企業家頭疼。近日,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開出本市高校中的首個“富二代”培訓班,人們將目光再一次投向“富二代”。 從杭州的“少帥班”到寧波的“未來老板班”,再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的各類企業接班人培訓班,記者調查發現,不少高校以及培訓機構紛紛瞄準富二代教育市場。為了培養未來的CEO,他們開設了不少另類課程,如高雅藝術鑒賞、品酒馬術、父子溝通技巧、紳士淑女聚會等,收費30萬—100萬不等。有的機構甚至還開出“升級版”培訓,要求學員家庭資產規模達到1個億以上,方能“入學”。 花樣 “少帥班”無人回家繼業 2004年秋,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從100名自愿報名的大三學生中,“精選”出29名學生開設“創業人才孵化班”,由于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家族企業背景或從商經驗,該班也被稱為“少帥班”和“富翁子女班”。據報道,29名學生中有26人的家族企業資產在百萬元以上,高的近億元。 不過,此后一則《浙大首屆“少帥班”畢業29名“少帥”無人回家繼業》的消息,使一度曝光率頗高的 “少帥班”變得沉寂。記者昨天從該學院了解到,目前,“少帥班”仍然招生,已辦到第六期。該班定期組織學生與企業家交流,撰寫商業計劃書、家族企業考察、制訂發展方案,讓學生自己組建團隊運作項目。 據班主任汪老師介紹,他們會通過筆試、面試結合家庭背景進行篩選,一個班維持在30人左右。相比培訓機構動輒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學費,“少帥班”的學費只有3500元錢。 至于“少帥”為何不回家繼業?有人坦言,直接接受父親的事業很沒成就感,還有人說家族企業太壓抑。 對于無人回家繼業的消息,“少帥班”一位老師不以為然,“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誰會讓一個剛剛大學畢業、沒有任何經驗的孩子去繼承家業?經過在外一段時間的鍛煉,再回家繼業不是更好嗎? ”這位老師說,他們最近剛去過李錦記公司考察,該公司在“家族憲法”中作了明確規定,第五代家族成員要先在家族外的公司工作3至5年,才能進入家族企業;應聘的程序和入職后的考核必須和非家族成員相同。
|
|
Tag: Job | Jobs | 求職 |